close
圍繞大局搶抓機遇 務實創新改革發展——四川旅遊業六年之變
“十二五”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旅遊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動,開啟瞭四川旅遊發展史上的黃金期,造就瞭中國旅遊發展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四川力量”。乘勢而上,紮實推進,致力於探索立足四川實際,體現四川特色,符合四川需求的現代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四川省經濟競爭力。
一、始終堅持從大局出發推動對旅遊業的再定位,充分發揮旅遊業“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作用。
(一)旅遊業已成為四川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四川省政府把旅遊業納入四川發展頂層設計。省政府出臺瞭《關於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旅遊業成為四川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狠抓旅遊業自身調結構轉方式。通過搭建投資大會、旅博會、股權投資基金等投融資平臺,促成瞭旅遊資源與資本有效對接,“十二五”全省旅遊招商簽約4802億元,年均增長15%,完成旅遊投資3371億元,年均增長19%。
三是推動全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力進一步改善。旅遊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充分調動瞭市場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形成聚合增益效應,帶動瞭一大批相關產業發展。2015年旅遊業增加值是2010年末的2.5倍,旅遊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瞭2.4個百分點,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3.6個百分點。2016年,旅遊業助推全省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比重。
(二)旅遊業在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優化旅遊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以破解旅遊區域發展不平衡為出發點,以發展縣域旅遊經濟為支撐,突出區域合作、錯位發展,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裡拉、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重點旅遊目的地建設順利推進。“十二五”以來,四川省形成瞭“一心、兩帶、四區”的發展格局,7個市州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30%,成功創建31個省級旅遊強縣。
二是全力推動旅遊業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由最初爭取納入新興先導性服務業,到現在的全省“現代旅遊業”和“5大新興先導性服務業”並列的“1+5”現代服務業大格局,進一步確定瞭旅遊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龍頭地位。旅遊業不僅成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成為引領一二三產業轉型發展的綜合帶動型產業。
(三)全力推動旅遊業成為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
一是全力推動旅遊業成為區域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抓手。主動研究全省經濟、產業結構、發展態勢,積極對接省委、省政府綜合研究部門,爭取認可和支持。在調產能上,推動用制造業產能生產旅遊裝備和商品。在間接去庫存上,發展旅遊目的地商品房短租業務,提供滿足多元化旅遊需求的度假住宿產品。在補短板上,大力推動補齊旅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助推旅遊目的地接待綜合能力提升,促進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特色城鎮、美麗鄉村發展,廁所革命成效顯著。在做增量上,發展瞭一大批新產品、新線路、新業態滿足市場需求。
二是推進旅遊業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解制約旅遊發展的瓶頸問題為導向,從研究需求、打通供需渠道、做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維度,重點推進理論和制度供給、供需渠道再建、要素服務體系重構、旅遊產品線路重組,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政策合力,更好適應和引領多元化、升級型的市場需求。
從推進工作體制和機制入手。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旅遊工作體制機制、職能編制上加快改革,充實完善瞭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11個增加到26個,增設旅遊宣傳和推廣協調組、旅遊產品推進工作組、旅遊商品和購物推進工作組、旅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協調組4個推進協調工作組,實現旅遊產業發展全省一盤棋、綜合推進。省本級和5個市州組建瞭旅遊發展委員會,發揮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參謀員、協調員職能。
從旅遊資源觀改革破題。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和大眾旅遊時代,適應大交通新格局變革,打破景觀資源是吸引物的傳統思維,創新提出“要素也是資源,也可以形成目的地的吸引物”觀點,探索打造各類特色旅遊目的地,比如眉山打造以“特色民宿”為核心吸引物的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樂山發展“聚合觀光、動態度假”目的地,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特色旅遊目的地。
推動旅遊商品和旅遊購物回歸產業體系。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將旅遊商品業重新歸為制造業,由工業制造部門牽頭推動,將旅遊購物環境打造納入商務部門職責。近年來,創新推出瞭一批“創意化的文化產品、文化化的實用產品、旅遊化的土特產品”,西部首個國傢級專業孵化器“四川旅遊創新創意孵化園”投入運營,四川在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連續2年獲得第一,成都創建“購物天堂”,推動打造購物旅遊目的地。
(四)把全域旅遊作為從“旅遊+”到“各行業+旅遊”和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一是主動把全域旅遊放在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中。推動四川以旅遊業為抓手,統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攻堅、綠色發展和調結構轉方式,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
二是變“旅遊+”為“各行業+旅遊”。推動區域內各行業形成發展旅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創新體制機制,在政策、項目、資金和人力資源上向旅遊傾斜。目前以“圍繞旅遊、共建旅遊、主導旅遊”為著力點,以“全域佈局、全業支撐、全民參與、全程服務”為基本特征的全域旅遊“四川模式”得到瞭廣泛認可,“新型城鎮化+旅遊”、“交通+旅遊”和“扶貧+旅遊”等正在深入實踐中。
三是民族地區率先突破。籌備召開民族地區全域旅遊工作會,支持甘孜、阿壩、涼山等28個市縣創建“國傢全域旅遊示范區”。四川旅遊資源極為富集的民族地區,正通過全域旅遊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始終堅持搶抓機遇的擔當精神,高起點融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重大部署
(一)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
一是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省政府出臺《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意見》,創新編制《景區帶動扶貧考核細則》(A+++標準),讓旅遊發展成果惠及貧困戶。“十二五”以來,鄉村旅遊經營戶達到15萬餘傢,帶動5000多個村的農民致富,形成瞭環城天府農傢、川西藏羌風情、川東北革命老區新貌、川南古村古鎮和攀西陽光生態五大鄉村旅遊發展板塊,“大美涼山”、“聖潔甘孜”等一批旅遊品牌應運而生。
二是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爭取中央支持,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復合型旅遊產品線路。會同省委黨史研究室出版發行《四川省紅色旅遊指南》,聯動雲貴五省推出“四渡赤水”“偉人故裡遊”等系列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成功創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9處和小平故裡、朱德故裡2個5A級景區,蒼溪、瀘定等地打造瞭一大批紅色旅遊景點,有力推動瞭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綠色發展主力軍作用
一是從標準入手,以規劃為導向,建設綠色生態旅遊景區。根據四川環境特色,在現有國傢A級景區標準上,在保證基本服務功能基礎上,最大化減少投入,保護生態環境,突出特色和特種功能,制定《四川省旅遊景區主題分類指導辦法》和《四川省特種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重點應用於山地旅遊的規劃和開發。
二是把旅遊業作為四川藏區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的重要支撐,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爭取成為全國民族地區發展典范。全省取消瞭GDP考核排名,把生態旅遊作為考核的重點,加快建設中國最美藏區。實施規劃引領,聯合國內外旅遊規劃專傢,按照謀劃、策劃、規劃、計劃流程,高水平編制瞭全域旅遊、318/317最美景觀大道、大香格裡拉(四川)國際精品旅遊區等系列規劃。加強協調整合,以稻城亞丁開發為突破口,協調發改、環保等部門共同打造稻城亞丁國際精品旅遊區建設,引領藏區發展。強化多極支撐,聯動三省,建設川藏旅遊經濟帶、川滇藏區域旅遊合作實驗區。旅遊促進瞭藏區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長治久安。2016年全省藏區旅遊總收入達到443.4億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長28.8%。
(三)抓機遇,推動旅遊業融入“一帶一路”等戰略中去
一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美國內華達州、韓國首爾、俄羅斯韃靼共和國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泰國、英國等入境遊重要客源地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強與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組織等國際旅遊組織合作,高起點對標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在戰略規劃、產業發展、全球營銷等方面提升國際化水平。
二是精準對接國傢“一帶一路”戰略。與絲綢之路沿線的多個省市、國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與藏甘青合作打造川藏旅遊經濟走廊、318/317中國最美景觀大道。2015年策劃組織的“行南絲綢之路·遊大熊貓傢鄉—歐洲熊貓粉絲四川探親之旅”大型跨國旅遊營銷活動首次將大熊貓、南絲綢之路與四川旅遊完美融合,形成國內外相互交流、旅遊與媒體全面互動、對外宣傳推廣與招商引資相輔相成、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大格局。
三是主動融入國傢“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與兄弟省市合作,統籌整合重點旅遊資源,不斷完善沿線旅遊配套服務要素,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特色精品旅遊線路。
(四)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災後重建先導產業作用
推動旅遊業成為災後恢復重建的先導產業和可持續發展主導產業,不僅實現災區旅遊業跨越式發展,而且通過旅遊帶動災區產業和基礎設施重建,向全球展示四川依然美麗安全,重振瞭市場信心。汶川地震災區打造2個5A級景區、60傢4A級景區,蘆山地震災區打造15傢4A級景區,雅安國傢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順利推進,提升瞭大熊貓、茶馬古道、蒙頂山茶等旅遊品牌,一大批反映災區新貌、宜居宜遊的新城鎮、新村莊、新民居應運而生,鄉村度假、農事體驗、山地生態旅遊等新業態蓬勃興起。
三、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突破發展瓶頸,為旅遊業持續高位發展註入新動能
(一)創新旅遊規劃,重構旅遊規劃管理流程
一是不斷創新規劃理念、流程和管理。逐步實現瞭從過去“以旅遊資源為導向”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旅遊規劃理念的轉變,從傳統的基於行政區域的旅遊規劃向跨區域、跨行業合作的要素統籌和全域旅遊規劃理念的轉變。
二是通過“規劃+”推動“旅遊+”。加強與全省直部門和市州的溝通協調,強化旅遊規劃與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不斷提高旅遊規劃在戰略和戰術層面影響力。通過全域旅遊和旅遊扶貧,探索規劃成果“多規合一”,通過“多規資質單位合一”,探索技術“多規合一”。
(二)創新行業管理,從源頭入手標本兼治
一是部門聯動規范市場亂象。省政府出臺瞭《全省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實施意見》,建立旅遊市場聯合監督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各涉旅部門聯動,不斷加大在重大旅遊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出境遊市場管理等方面工作力度。
二是找準源頭綜合治理。面對困擾中國旅遊市場管理久治不愈的頑癥,首次找出瞭根源——在於涉旅購物環節的高額“回扣”。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按照“兩端發力、雙下架”,大力開展涉旅購物市場及“不合理低價遊”專項治理,開出瞭“四川藥方”,療效顯著。
三是構建旅遊滿意度評價體系。著力提高四川旅遊服務水平,在全國率先開展旅遊城市、4A級以上旅遊景區遊客滿意度測評,組織開展遊客體驗活動,完善旅遊市場管理服務評估體系。同時以標準促提升,出臺瞭《四川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提升標準》(A+標準)、《四川省旅遊景區遊客高峰應對管理標準》(A++標準)等地方標準30多部,創建成為全國唯一的旅遊標準化示范省。
(三)創新旅遊營銷,重樹理念、遵循規律、務求實效
一是搭建廣泛參與的合作平臺。以六大境外營銷中心為主建設國際營銷平臺,實現駐客源地常態營銷。策劃“行攝365·畫說四川”,匯集4萬餘張圖片;運用科技手段,首創六維坐標定義“最美觀景拍攝點”;《發現四川》發行近20萬冊,成為近年來中國國傢地理圖書之冠;《再發現四川》品牌系列將持續推出。打造互聯網和電視平臺的旅遊營銷熱播節目,策劃拍攝《愛,在四川》微電影,成功策劃國內首個大型戶外旅遊真人秀綜藝節目《兩天一夜》,在四川衛視和東方衛視等電視臺播出,榮獲“2013中國旅遊營銷創新TOP10”;與央視合作,拍攝播出《北緯30度中國行》、《江河萬裡行》、《中國古鎮》和《第三極》等旅遊紀錄片四川專輯110多集。
二是建立政府、機構、企業、媒體等相關各方聯合互動機制。整合各類營銷資源,著力構建省、市、縣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旅遊大營銷格局。推動全省整體形象與各旅遊目的地形象有機銜接,形成四川旅遊“1+21”國內外品牌體系。對外聯動省委宣傳部、省外僑辦等部門,通過在國內外聯合舉辦營銷活動等方式,共同推動四川旅遊營銷。聯動市州和企業持續在《新聞聯播》等欄目黃金時段播放四川旅遊形象宣傳片。
三是構架國內外旅遊營銷信息傳播渠道。創新強化與新聞社合作,充分發揮新聞批發商放大傳播效果,連續多年與中國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美通社等國內外知名新聞平臺機構合作,以小博大,宣傳傳播四川旅遊信息;主動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加大與百度、Google等國內外搜索引擎、主流媒體、知名網站及新媒體合作,在境外知名網站建立推廣營銷專區,加大形象在線展示和產品營銷力度,累計覆蓋受眾超過60億人次。
四是制造與旅遊相關的社會各方及公眾關註的重大事件。推出“四川,不僅僅有大熊貓”國際旅遊新形象和口號,正努力推動其成為四川省對外新形象和口號。構建瞭旅遊投資大會、旅博會、文化旅遊節等“4+4+N”旅遊國際節會體系。在博鰲論壇這一世界重要舞臺上,通過舉辦“博鰲·四川之夜”,發出瞭四川聲音。成功申辦瞭2017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
五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積極在境內外主要客源地開展宣傳營銷,持續開展國際營銷活動。通過“請進來”大型旅遊宣傳營銷活動,邀請瞭德國途易、美國《國傢地理雜志》等境外旅行商和媒體來川考察。“熊貓走世界”全球旅遊營銷活動已成為國傢旅遊局對外營銷的重要國傢旅遊品牌。
六是重視旅遊營銷信息傳播的實物載體。出版《發現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四川旅遊1+4地圖》《四川好玩》等20餘本多語種的旅遊圖書。特別是聯合原國傢旅遊局副局長王志發出版《稻城亞丁告訴你》(中英文版),告訴全世界:香格裡拉在哪裡?“稻城亞丁告訴你”!還與美國影視傳媒合作,拍攝《稻城亞丁告訴你》專題片持續在國外投放。
四、始終堅持以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夯實基礎,為旅遊業邁上更大更高臺階提供堅實支撐
(一)以智慧旅遊建設為抓手,主動推動“互聯網+旅遊”融合發展
一是用創新的思路和理念推動旅遊信息化建設。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成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加快智慧旅遊建設。與經信、商務、物流等部門對接,促進旅遊信息消費和電子商務發展。與交通、公安、氣象、測繪、通訊等部門合作,完善跨區域、多部門旅遊信息共享交換機制,低成本建成全省旅遊運行監管及安全應急管理聯動指揮平臺和基於北鬥兼容系統的戶外應急救援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中國旅遊信息化應用的模板。以市州為主體,調動企業積極性,基本建成G5國道(四川段)智慧旅遊帶、大九寨環線智慧旅遊區、13個智慧旅遊城市、30個智慧景區。
二是構建智慧旅遊公眾信息服務平臺。提升遊客體驗度,建立1+21+N的“www.tsichuan.com”多語種四川旅遊資訊網站體系,完成8個語種9個版本的建設,同時在12個國傢和地區鏡像落地。開發瞭“四川好玩”中英文APP等系列智慧旅遊移動版平臺。榮獲“十大影響力省級旅遊局官方微博”“西南政務影響力獎”“2014中國旅遊互聯網創新實踐獎”。
三是推動旅遊業商業模式創新。不僅支持和培育互聯網企業進入旅遊業,更是推動和培育一批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四川旅遊企業,推動旅遊商業模式創新。通過連續四年舉辦“全球旅遊網絡營運商合作交流會”,本地企業通過與國內外在線OTA企業“與狼共舞”,實現自我鍛煉發展壯大,實現瞭騰訊、淘寶、攜程、途牛等國內外大型OTA企業落戶四川。
(二)以探索適應“大旅遊”格局的統計工作體制和平臺為突破,積極構建產業融合背景下的四川現代旅遊統計體系
一是健全統計工作體系。聯動科研機構力量,積極開展旅遊業對促進農民收入、拉動城鎮居民消費和對財政貢獻等方面研究,完成《四川省旅遊業對GDP及主要涉旅行業的貢獻分析研究》,獲得國傢旅遊局高度認可,並以專報形式報送中央政治局、國傢相關部委、各省市領導,榮獲2015年國傢旅遊局頒發的“中國旅遊業改革發展創新獎”第一名。我們還成立瞭四川旅遊數據中心。
二是主動與國際通行的旅遊統計數據進行對標。探索推動將旅遊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和服務業比重的增量、入境遊客增長、遊客在旅遊目的地停留時間和消費、旅遊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的數據納入省政府對各市州的考核。
(三)積極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大力培養適應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需求的旅遊人才
一是加強旅遊國際化高端人才培訓。加大與PATA等國際旅遊組織和境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合作力度,舉辦瞭峨眉高峰論壇、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高級研修班,完成300名鄉村旅遊帶頭人境外培訓計劃和21個市州重點景區的管理人員赴臺培訓。
二是做實國傢旅遊西部人才培訓基地。整合旅遊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與相關院校、省直部門合作,研發瞭國內領先的在線旅遊培訓系統,推出瞭“www.wttexpert.com”,簽約師資近百位,研發旅遊在線網絡課程254門,年註冊在線學員近20萬人次,網上培訓量達150萬人次以上。省旅遊學校順利遷建,正籌建“四川旅遊產業職業學院”。
(四)探索構建旅遊產業理論體系,為業界提供“旅遊新論”
始終堅持科學、理性和實幹精神,圍繞大局,基於實踐,勇於充當中國旅遊變革大勢的探路者。創新開展前瞻性和應用性理論研究,在實踐→理論→實踐→提升過程中,總結梳理瞭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在國傢旅遊局指導下,四川旅遊業的發展和變革,管理和服務的創新,實踐和理論的探索,不斷豐富旅遊產業理論。
組織出版瞭《旅遊新論—互聯網時代旅遊業創新與實踐》《智慧旅遊導論與實踐》(中英文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全球旅遊整合營銷》《中國旅遊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機制研究》(中英文版)等旅遊理論研究出版物8本;完成《四川省旅遊業多點多極發展戰略研究》《“零負團費”根源及治理對策探討》《“聚合觀光、動態度假”型旅遊目的地構建與培育研究》等課題100餘項。
五、始終堅持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抓落實,旅遊業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六年來,旅遊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四川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消費發揮瞭重要作用。
從總量來看,“十二五”旅遊總收入達到20708億,是“十一五”的3.12倍,年均增速達到26.9%。省財政投入3億元啟動資金設立四川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股權基金,基金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元。省級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從2010年的0.9億元,增加到每年3個億元,6年來共投入9.95億元。
從入境遊看,入境遊克服瞭2次重大地震和各類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接待入境遊客從2010年的105萬人次到2016年首超300萬人次,達到309萬人次,年均增速13.5%;旅遊外匯收入從2010年的3.5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5.8億美元,年均增速21.6%。
從國內遊看,四川省接待國內遊客從2010年的2.7億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6.3億人次,年均增速12.5%;國內旅遊收入從2010年的1862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7600億元,年均增速25.8%。
從產業層次看,旅遊產品不斷豐富,交通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六年來,全省5A級景區數量從2010年的3傢增加到11傢,4A級景區從65傢增加到196傢,是原有的3倍。成功創建國傢級旅遊度假區1傢、首批旅遊休閑示范城市1個、全國綠色旅遊示范基地1傢、國傢級生態旅遊示范區6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縣13個、國傢級水利風景區24傢、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4個。(中國旅遊報)
責保健食品查詢保健食品ptt任編輯:張競
?a href="https://www.mediutopia.com/#/">女性保健食品推薦绻诒卷撁姘l現錯誤,請先用鼠標選擇出錯的內容,然後同時按下"CTRL"與"ENTER"鍵,以便將錯誤及時通知我們,謝謝您對網站的大力支持。
男性保健食品推薦保健食品有哪些
“十二五”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旅遊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動,開啟瞭四川旅遊發展史上的黃金期,造就瞭中國旅遊發展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四川力量”。乘勢而上,紮實推進,致力於探索立足四川實際,體現四川特色,符合四川需求的現代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四川省經濟競爭力。
一、始終堅持從大局出發推動對旅遊業的再定位,充分發揮旅遊業“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作用。
(一)旅遊業已成為四川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四川省政府把旅遊業納入四川發展頂層設計。省政府出臺瞭《關於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旅遊業成為四川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狠抓旅遊業自身調結構轉方式。通過搭建投資大會、旅博會、股權投資基金等投融資平臺,促成瞭旅遊資源與資本有效對接,“十二五”全省旅遊招商簽約4802億元,年均增長15%,完成旅遊投資3371億元,年均增長19%。
三是推動全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力進一步改善。旅遊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充分調動瞭市場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形成聚合增益效應,帶動瞭一大批相關產業發展。2015年旅遊業增加值是2010年末的2.5倍,旅遊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瞭2.4個百分點,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3.6個百分點。2016年,旅遊業助推全省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比重。
(二)旅遊業在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優化旅遊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以破解旅遊區域發展不平衡為出發點,以發展縣域旅遊經濟為支撐,突出區域合作、錯位發展,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裡拉、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重點旅遊目的地建設順利推進。“十二五”以來,四川省形成瞭“一心、兩帶、四區”的發展格局,7個市州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30%,成功創建31個省級旅遊強縣。
二是全力推動旅遊業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由最初爭取納入新興先導性服務業,到現在的全省“現代旅遊業”和“5大新興先導性服務業”並列的“1+5”現代服務業大格局,進一步確定瞭旅遊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龍頭地位。旅遊業不僅成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成為引領一二三產業轉型發展的綜合帶動型產業。
(三)全力推動旅遊業成為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
一是全力推動旅遊業成為區域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抓手。主動研究全省經濟、產業結構、發展態勢,積極對接省委、省政府綜合研究部門,爭取認可和支持。在調產能上,推動用制造業產能生產旅遊裝備和商品。在間接去庫存上,發展旅遊目的地商品房短租業務,提供滿足多元化旅遊需求的度假住宿產品。在補短板上,大力推動補齊旅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助推旅遊目的地接待綜合能力提升,促進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特色城鎮、美麗鄉村發展,廁所革命成效顯著。在做增量上,發展瞭一大批新產品、新線路、新業態滿足市場需求。
二是推進旅遊業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解制約旅遊發展的瓶頸問題為導向,從研究需求、打通供需渠道、做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維度,重點推進理論和制度供給、供需渠道再建、要素服務體系重構、旅遊產品線路重組,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政策合力,更好適應和引領多元化、升級型的市場需求。
從推進工作體制和機制入手。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旅遊工作體制機制、職能編制上加快改革,充實完善瞭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11個增加到26個,增設旅遊宣傳和推廣協調組、旅遊產品推進工作組、旅遊商品和購物推進工作組、旅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協調組4個推進協調工作組,實現旅遊產業發展全省一盤棋、綜合推進。省本級和5個市州組建瞭旅遊發展委員會,發揮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參謀員、協調員職能。
從旅遊資源觀改革破題。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和大眾旅遊時代,適應大交通新格局變革,打破景觀資源是吸引物的傳統思維,創新提出“要素也是資源,也可以形成目的地的吸引物”觀點,探索打造各類特色旅遊目的地,比如眉山打造以“特色民宿”為核心吸引物的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樂山發展“聚合觀光、動態度假”目的地,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特色旅遊目的地。
推動旅遊商品和旅遊購物回歸產業體系。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將旅遊商品業重新歸為制造業,由工業制造部門牽頭推動,將旅遊購物環境打造納入商務部門職責。近年來,創新推出瞭一批“創意化的文化產品、文化化的實用產品、旅遊化的土特產品”,西部首個國傢級專業孵化器“四川旅遊創新創意孵化園”投入運營,四川在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連續2年獲得第一,成都創建“購物天堂”,推動打造購物旅遊目的地。
(四)把全域旅遊作為從“旅遊+”到“各行業+旅遊”和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一是主動把全域旅遊放在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中。推動四川以旅遊業為抓手,統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攻堅、綠色發展和調結構轉方式,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
二是變“旅遊+”為“各行業+旅遊”。推動區域內各行業形成發展旅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創新體制機制,在政策、項目、資金和人力資源上向旅遊傾斜。目前以“圍繞旅遊、共建旅遊、主導旅遊”為著力點,以“全域佈局、全業支撐、全民參與、全程服務”為基本特征的全域旅遊“四川模式”得到瞭廣泛認可,“新型城鎮化+旅遊”、“交通+旅遊”和“扶貧+旅遊”等正在深入實踐中。
三是民族地區率先突破。籌備召開民族地區全域旅遊工作會,支持甘孜、阿壩、涼山等28個市縣創建“國傢全域旅遊示范區”。四川旅遊資源極為富集的民族地區,正通過全域旅遊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始終堅持搶抓機遇的擔當精神,高起點融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重大部署
(一)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
一是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省政府出臺《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意見》,創新編制《景區帶動扶貧考核細則》(A+++標準),讓旅遊發展成果惠及貧困戶。“十二五”以來,鄉村旅遊經營戶達到15萬餘傢,帶動5000多個村的農民致富,形成瞭環城天府農傢、川西藏羌風情、川東北革命老區新貌、川南古村古鎮和攀西陽光生態五大鄉村旅遊發展板塊,“大美涼山”、“聖潔甘孜”等一批旅遊品牌應運而生。
二是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爭取中央支持,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復合型旅遊產品線路。會同省委黨史研究室出版發行《四川省紅色旅遊指南》,聯動雲貴五省推出“四渡赤水”“偉人故裡遊”等系列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成功創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9處和小平故裡、朱德故裡2個5A級景區,蒼溪、瀘定等地打造瞭一大批紅色旅遊景點,有力推動瞭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綠色發展主力軍作用
一是從標準入手,以規劃為導向,建設綠色生態旅遊景區。根據四川環境特色,在現有國傢A級景區標準上,在保證基本服務功能基礎上,最大化減少投入,保護生態環境,突出特色和特種功能,制定《四川省旅遊景區主題分類指導辦法》和《四川省特種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重點應用於山地旅遊的規劃和開發。
二是把旅遊業作為四川藏區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的重要支撐,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爭取成為全國民族地區發展典范。全省取消瞭GDP考核排名,把生態旅遊作為考核的重點,加快建設中國最美藏區。實施規劃引領,聯合國內外旅遊規劃專傢,按照謀劃、策劃、規劃、計劃流程,高水平編制瞭全域旅遊、318/317最美景觀大道、大香格裡拉(四川)國際精品旅遊區等系列規劃。加強協調整合,以稻城亞丁開發為突破口,協調發改、環保等部門共同打造稻城亞丁國際精品旅遊區建設,引領藏區發展。強化多極支撐,聯動三省,建設川藏旅遊經濟帶、川滇藏區域旅遊合作實驗區。旅遊促進瞭藏區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長治久安。2016年全省藏區旅遊總收入達到443.4億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長28.8%。
(三)抓機遇,推動旅遊業融入“一帶一路”等戰略中去
一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美國內華達州、韓國首爾、俄羅斯韃靼共和國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泰國、英國等入境遊重要客源地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強與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組織等國際旅遊組織合作,高起點對標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在戰略規劃、產業發展、全球營銷等方面提升國際化水平。
二是精準對接國傢“一帶一路”戰略。與絲綢之路沿線的多個省市、國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與藏甘青合作打造川藏旅遊經濟走廊、318/317中國最美景觀大道。2015年策劃組織的“行南絲綢之路·遊大熊貓傢鄉—歐洲熊貓粉絲四川探親之旅”大型跨國旅遊營銷活動首次將大熊貓、南絲綢之路與四川旅遊完美融合,形成國內外相互交流、旅遊與媒體全面互動、對外宣傳推廣與招商引資相輔相成、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大格局。
三是主動融入國傢“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與兄弟省市合作,統籌整合重點旅遊資源,不斷完善沿線旅遊配套服務要素,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特色精品旅遊線路。
(四)抓機遇,充分發揮旅遊業災後重建先導產業作用
推動旅遊業成為災後恢復重建的先導產業和可持續發展主導產業,不僅實現災區旅遊業跨越式發展,而且通過旅遊帶動災區產業和基礎設施重建,向全球展示四川依然美麗安全,重振瞭市場信心。汶川地震災區打造2個5A級景區、60傢4A級景區,蘆山地震災區打造15傢4A級景區,雅安國傢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順利推進,提升瞭大熊貓、茶馬古道、蒙頂山茶等旅遊品牌,一大批反映災區新貌、宜居宜遊的新城鎮、新村莊、新民居應運而生,鄉村度假、農事體驗、山地生態旅遊等新業態蓬勃興起。
三、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突破發展瓶頸,為旅遊業持續高位發展註入新動能
(一)創新旅遊規劃,重構旅遊規劃管理流程
一是不斷創新規劃理念、流程和管理。逐步實現瞭從過去“以旅遊資源為導向”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旅遊規劃理念的轉變,從傳統的基於行政區域的旅遊規劃向跨區域、跨行業合作的要素統籌和全域旅遊規劃理念的轉變。
二是通過“規劃+”推動“旅遊+”。加強與全省直部門和市州的溝通協調,強化旅遊規劃與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不斷提高旅遊規劃在戰略和戰術層面影響力。通過全域旅遊和旅遊扶貧,探索規劃成果“多規合一”,通過“多規資質單位合一”,探索技術“多規合一”。
(二)創新行業管理,從源頭入手標本兼治
一是部門聯動規范市場亂象。省政府出臺瞭《全省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實施意見》,建立旅遊市場聯合監督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各涉旅部門聯動,不斷加大在重大旅遊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出境遊市場管理等方面工作力度。
二是找準源頭綜合治理。面對困擾中國旅遊市場管理久治不愈的頑癥,首次找出瞭根源——在於涉旅購物環節的高額“回扣”。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按照“兩端發力、雙下架”,大力開展涉旅購物市場及“不合理低價遊”專項治理,開出瞭“四川藥方”,療效顯著。
三是構建旅遊滿意度評價體系。著力提高四川旅遊服務水平,在全國率先開展旅遊城市、4A級以上旅遊景區遊客滿意度測評,組織開展遊客體驗活動,完善旅遊市場管理服務評估體系。同時以標準促提升,出臺瞭《四川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提升標準》(A+標準)、《四川省旅遊景區遊客高峰應對管理標準》(A++標準)等地方標準30多部,創建成為全國唯一的旅遊標準化示范省。
(三)創新旅遊營銷,重樹理念、遵循規律、務求實效
一是搭建廣泛參與的合作平臺。以六大境外營銷中心為主建設國際營銷平臺,實現駐客源地常態營銷。策劃“行攝365·畫說四川”,匯集4萬餘張圖片;運用科技手段,首創六維坐標定義“最美觀景拍攝點”;《發現四川》發行近20萬冊,成為近年來中國國傢地理圖書之冠;《再發現四川》品牌系列將持續推出。打造互聯網和電視平臺的旅遊營銷熱播節目,策劃拍攝《愛,在四川》微電影,成功策劃國內首個大型戶外旅遊真人秀綜藝節目《兩天一夜》,在四川衛視和東方衛視等電視臺播出,榮獲“2013中國旅遊營銷創新TOP10”;與央視合作,拍攝播出《北緯30度中國行》、《江河萬裡行》、《中國古鎮》和《第三極》等旅遊紀錄片四川專輯110多集。
二是建立政府、機構、企業、媒體等相關各方聯合互動機制。整合各類營銷資源,著力構建省、市、縣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旅遊大營銷格局。推動全省整體形象與各旅遊目的地形象有機銜接,形成四川旅遊“1+21”國內外品牌體系。對外聯動省委宣傳部、省外僑辦等部門,通過在國內外聯合舉辦營銷活動等方式,共同推動四川旅遊營銷。聯動市州和企業持續在《新聞聯播》等欄目黃金時段播放四川旅遊形象宣傳片。
三是構架國內外旅遊營銷信息傳播渠道。創新強化與新聞社合作,充分發揮新聞批發商放大傳播效果,連續多年與中國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美通社等國內外知名新聞平臺機構合作,以小博大,宣傳傳播四川旅遊信息;主動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加大與百度、Google等國內外搜索引擎、主流媒體、知名網站及新媒體合作,在境外知名網站建立推廣營銷專區,加大形象在線展示和產品營銷力度,累計覆蓋受眾超過60億人次。
四是制造與旅遊相關的社會各方及公眾關註的重大事件。推出“四川,不僅僅有大熊貓”國際旅遊新形象和口號,正努力推動其成為四川省對外新形象和口號。構建瞭旅遊投資大會、旅博會、文化旅遊節等“4+4+N”旅遊國際節會體系。在博鰲論壇這一世界重要舞臺上,通過舉辦“博鰲·四川之夜”,發出瞭四川聲音。成功申辦瞭2017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
五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積極在境內外主要客源地開展宣傳營銷,持續開展國際營銷活動。通過“請進來”大型旅遊宣傳營銷活動,邀請瞭德國途易、美國《國傢地理雜志》等境外旅行商和媒體來川考察。“熊貓走世界”全球旅遊營銷活動已成為國傢旅遊局對外營銷的重要國傢旅遊品牌。
六是重視旅遊營銷信息傳播的實物載體。出版《發現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四川旅遊1+4地圖》《四川好玩》等20餘本多語種的旅遊圖書。特別是聯合原國傢旅遊局副局長王志發出版《稻城亞丁告訴你》(中英文版),告訴全世界:香格裡拉在哪裡?“稻城亞丁告訴你”!還與美國影視傳媒合作,拍攝《稻城亞丁告訴你》專題片持續在國外投放。
四、始終堅持以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夯實基礎,為旅遊業邁上更大更高臺階提供堅實支撐
(一)以智慧旅遊建設為抓手,主動推動“互聯網+旅遊”融合發展
一是用創新的思路和理念推動旅遊信息化建設。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成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加快智慧旅遊建設。與經信、商務、物流等部門對接,促進旅遊信息消費和電子商務發展。與交通、公安、氣象、測繪、通訊等部門合作,完善跨區域、多部門旅遊信息共享交換機制,低成本建成全省旅遊運行監管及安全應急管理聯動指揮平臺和基於北鬥兼容系統的戶外應急救援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中國旅遊信息化應用的模板。以市州為主體,調動企業積極性,基本建成G5國道(四川段)智慧旅遊帶、大九寨環線智慧旅遊區、13個智慧旅遊城市、30個智慧景區。
二是構建智慧旅遊公眾信息服務平臺。提升遊客體驗度,建立1+21+N的“www.tsichuan.com”多語種四川旅遊資訊網站體系,完成8個語種9個版本的建設,同時在12個國傢和地區鏡像落地。開發瞭“四川好玩”中英文APP等系列智慧旅遊移動版平臺。榮獲“十大影響力省級旅遊局官方微博”“西南政務影響力獎”“2014中國旅遊互聯網創新實踐獎”。
三是推動旅遊業商業模式創新。不僅支持和培育互聯網企業進入旅遊業,更是推動和培育一批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四川旅遊企業,推動旅遊商業模式創新。通過連續四年舉辦“全球旅遊網絡營運商合作交流會”,本地企業通過與國內外在線OTA企業“與狼共舞”,實現自我鍛煉發展壯大,實現瞭騰訊、淘寶、攜程、途牛等國內外大型OTA企業落戶四川。
(二)以探索適應“大旅遊”格局的統計工作體制和平臺為突破,積極構建產業融合背景下的四川現代旅遊統計體系
一是健全統計工作體系。聯動科研機構力量,積極開展旅遊業對促進農民收入、拉動城鎮居民消費和對財政貢獻等方面研究,完成《四川省旅遊業對GDP及主要涉旅行業的貢獻分析研究》,獲得國傢旅遊局高度認可,並以專報形式報送中央政治局、國傢相關部委、各省市領導,榮獲2015年國傢旅遊局頒發的“中國旅遊業改革發展創新獎”第一名。我們還成立瞭四川旅遊數據中心。
二是主動與國際通行的旅遊統計數據進行對標。探索推動將旅遊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和服務業比重的增量、入境遊客增長、遊客在旅遊目的地停留時間和消費、旅遊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的數據納入省政府對各市州的考核。
(三)積極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大力培養適應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需求的旅遊人才
一是加強旅遊國際化高端人才培訓。加大與PATA等國際旅遊組織和境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合作力度,舉辦瞭峨眉高峰論壇、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高級研修班,完成300名鄉村旅遊帶頭人境外培訓計劃和21個市州重點景區的管理人員赴臺培訓。
二是做實國傢旅遊西部人才培訓基地。整合旅遊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與相關院校、省直部門合作,研發瞭國內領先的在線旅遊培訓系統,推出瞭“www.wttexpert.com”,簽約師資近百位,研發旅遊在線網絡課程254門,年註冊在線學員近20萬人次,網上培訓量達150萬人次以上。省旅遊學校順利遷建,正籌建“四川旅遊產業職業學院”。
(四)探索構建旅遊產業理論體系,為業界提供“旅遊新論”
始終堅持科學、理性和實幹精神,圍繞大局,基於實踐,勇於充當中國旅遊變革大勢的探路者。創新開展前瞻性和應用性理論研究,在實踐→理論→實踐→提升過程中,總結梳理瞭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在國傢旅遊局指導下,四川旅遊業的發展和變革,管理和服務的創新,實踐和理論的探索,不斷豐富旅遊產業理論。
組織出版瞭《旅遊新論—互聯網時代旅遊業創新與實踐》《智慧旅遊導論與實踐》(中英文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全球旅遊整合營銷》《中國旅遊業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機制研究》(中英文版)等旅遊理論研究出版物8本;完成《四川省旅遊業多點多極發展戰略研究》《“零負團費”根源及治理對策探討》《“聚合觀光、動態度假”型旅遊目的地構建與培育研究》等課題100餘項。
五、始終堅持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抓落實,旅遊業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六年來,旅遊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四川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消費發揮瞭重要作用。
從總量來看,“十二五”旅遊總收入達到20708億,是“十一五”的3.12倍,年均增速達到26.9%。省財政投入3億元啟動資金設立四川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股權基金,基金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元。省級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從2010年的0.9億元,增加到每年3個億元,6年來共投入9.95億元。
從入境遊看,入境遊克服瞭2次重大地震和各類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接待入境遊客從2010年的105萬人次到2016年首超300萬人次,達到309萬人次,年均增速13.5%;旅遊外匯收入從2010年的3.5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5.8億美元,年均增速21.6%。
從國內遊看,四川省接待國內遊客從2010年的2.7億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6.3億人次,年均增速12.5%;國內旅遊收入從2010年的1862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7600億元,年均增速25.8%。
從產業層次看,旅遊產品不斷豐富,交通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六年來,全省5A級景區數量從2010年的3傢增加到11傢,4A級景區從65傢增加到196傢,是原有的3倍。成功創建國傢級旅遊度假區1傢、首批旅遊休閑示范城市1個、全國綠色旅遊示范基地1傢、國傢級生態旅遊示范區6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縣13個、國傢級水利風景區24傢、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4個。(中國旅遊報)
責保健食品查詢保健食品ptt任編輯:張競
?a href="https://www.mediutopia.com/#/">女性保健食品推薦绻诒卷撁姘l現錯誤,請先用鼠標選擇出錯的內容,然後同時按下"CTRL"與"ENTER"鍵,以便將錯誤及時通知我們,謝謝您對網站的大力支持。
男性保健食品推薦保健食品有哪些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