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周年特別報道:巨筆宏圖

題 記

遵循習總書記重要思想編制的城市新總規,成為北京發展模式和產業佈局的圭臬。起筆落墨於春天的新藍圖,正全方位照進現實。

長河東去,當東方時間的指針重新開始轉動,復興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全球舞臺的中心,首都北京,再次成為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21世紀的故事裡,北京生機勃勃,論發達繁盛可與“世界諸城”比肩,亦有著大城市飛速現代化進程中“超負荷”的通病:人口激增、交通擁堵、“十面霾伏”、資源告急……一切不容回避也無法回避。

“大城市病”如何治理?若從“規劃”二字切入尋找藥方、答案,肯定不會是《周禮》治國“方城中軸”“九經九緯”那般直白淺易。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一語道破矛盾癥結:“北京的問題深層次上是城市功能太多帶來的。”“城市建設發展不能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應該有一個頂層設計和控制……”同年4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七版北京總體規劃編制的大幕正式拉開。

廣征意見、數易其稿,2017年金秋,北京城市新總規正式發佈。同時公佈的,還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十三條批復,諄諄囑托重若千鈞。

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四年走過,以總書記重要思想為指引的科學戰略,成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發展模式和產業佈局調整的圭臬遵循,成為全市上下奮力求解“大城市病”、探索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實踐路徑。

起筆落墨於春天的新藍圖,正全方位照進現實。

大城定心

總體規劃,猶如城市的“染色體”,剛性影響著城市每一個發展細胞能否以科學的方式生長復制。

首都規劃,國之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在2014年那次視察中,總書記第一站選擇的就是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他說,考察一個城市首先要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而無論是與北京往昔縱向對比,還是與其他城市橫向相比,今天的首都規劃都顯然有著更高標準。“務必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貫通歷史現狀未來,統籌人口資源環境”“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每一個“堅持”的背後,都承載著對現實問題審慎而痛切的思考。

2017年2月,總書記再次來到北京,他將城市規劃建設和冬奧會籌辦並列為北京兩項重要任務,並強調,北京要著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回答好“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木野養生會館-官方網站設首都”的時代之問。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2017年3月,北京城市新總規草案向公眾征求意見。30天裡,總計收到上萬條、超過100萬字建議。盼藍天、盼宜居,千言萬語,都匯聚著告別“大城市病”,讓生活於斯、奮鬥於斯的“吾鄉”更加美好的期待。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公佈。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批復城市總體規劃,這在北京歷史上是繼1983年後的第二次,在全國則是唯一,濃濃關懷與殷殷期望溢於言表。

棋局佈定,落子從容。這張北京城市發展新藍圖,意味著在近20年裡,怎樣建設新時代的大國首都有瞭最除毛-擺脫老舊型的除毛方式,任何毛髮一網打盡∣真空除毛推薦~聖雅諾美學診所權威的時間表、施工圖。

這是一張“多規合一”的新藍圖——打破“條條塊塊”間相互掣肘,實現底圖疊合、指標統合、政策整合,最終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這是一張“減量發展”的新藍圖——結束“面多瞭加水、水多瞭加面”的“攤大餅”模式,劃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

這是一張“全面覆蓋”的新藍圖——過往總體規劃突出“城市”,這次則覆蓋城鄉,推動大批新項目在南部佈局,打破北京發展長久以來的南北不均衡、城鄉不均衡。

這是一張“跳出北京”的新藍圖——不再囿於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資源如抽油煙機推薦何配置,全部上升到國傢發展需要的高度,立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

新時代,新藍圖,新北京,讓每個人都有一種“處身大歷史”之感。

千年大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北京城市新總規時強調,要以首都為核心,雄安新區與城市副中心為“兩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繼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提振“一核”,壯大“兩翼”,和衷共濟,展翅同飛,四年來,京畿大地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圖景,奠定瞭北京城市發展新藍圖的空間骨架。

“虹吸”效應強,“輻射”效應弱。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的京津冀,曾長期陷於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心發達、腹地落後”的窘境。

過“胖”過“密”,同樣給北京帶來不能承受之重。2100萬人口擁擠在1.6萬平方公裡土地上,資源環境嚴重超載,解決“大城市病”,僅憑北京一己之力,再難推進。

超大城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北京要解決遇到的突出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天津、河北要實現更好發展,也需要連同北京發展一起來考慮。”總書記一席話,撥雲見日,醍醐灌頂。

縱觀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區域無不以城市群的形態出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刻意蘊,不僅是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大城市病”的路子,更是要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構築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協同發展,“一核”輻射,“兩翼”聯通,追求的是“勢”的血脈相融、渾然一體。

兩年多前,通州郝傢府台中註冊商標村還是不知名的小村莊,如今高樓林立、街寬路平,成為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核心。2017年最後一天,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運營,通州站到北京站僅需約28分鐘。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築體量最大的A1項目,平均每4天就“長”出一層。建設者們以92天封頂、完成31.5萬平方米主體結構施工的“副中心速度”,刷新瞭北方冬季施工紀錄。辦公區工程建設辦負責人感慨:“副中心建設沒有波峰波谷,永遠都是高峰期!”

時不我待,但“時間服從質量”。作為“未來之城”, 副中心承載瞭示范帶動重任。市委書記蔡奇多次親赴通州現場督戰,要求副中心建設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城區,一個人們向往的地方”。

在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修路之前,就先建起瞭地下綜合管廊。作為智慧型集約城市的基礎工程,蜿蜒成網的地下管廊將18種市政管線集納到一起,最復雜的樞紐地帶,管廊體量相當於在地下埋進一座五六層的樓房。“拉鏈路”現象將成為歷史。

建設城市“綠心”,恢復水系濕地,城市副中心徐徐展開“水韻林海,藍綠交織”的生態建設圖景。曾經污染幹癟、淪為垃圾污水營地的蕭太後河,在全流域整治後恢復水清岸綠。2017年秋天,通州臺湖鎮鋪頭村的村民驚喜地發現,穿村而過的蕭太後河引來上千隻白鷺棲息。

高標準,高水平,京杭古運河畔,“一個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正展露雛形。

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獲批設立,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一張白紙好作圖。人口密度低、開發程度低、發展空間充裕,讓雄安成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選之地。“襟帶崇墉分淀泊,闌幹依鬥望京華。”安新縣白洋淀涼亭上的楹聯,現在有瞭全新的意味。

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傢大事。對此,總書記明確要求,雄安新區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產,必須“精心推進不留遺憾”。北京市委更多次表態,一定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北京分內的事,“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堅決支持什麼”。

對接最迫切需求和長遠發展需要,2017年8月,京冀兩地簽署《關於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戰略合作協議》,涉及科技創新、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8大領域。

2018年伊始,北京對口幫扶雄安新區學校名單確定,北京第八十中學、中關村第三小學、朝陽實驗小學、六一幼兒園名列其中。3月,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將正式開工,建成後從北京到雄安將僅需30多分鐘。

京津冀現在靠得有多近?

有很多這樣的“雙城故事”:過去從涿州到北京得坐838路公交車,一趟下來兩個小時,現在從涿州乘高鐵到北京西站隻需20分鐘,坐高鐵上班“連盹都不敢打”,一上車就得註意聽廣播,生怕坐過瞭站。

空間圈大瞭,產業重構,資源整合,大道通衢……這是一體相連、生生不息的京津冀,也是北京發展的縱深所在、未來所依。

風鵬正舉

如果說,協同發展是北京城市新藍圖的戰略空間選擇,那麼騰籠換鳥,則是北京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重新確立“生長節點”的經濟結構選擇。

不再搞“大而全”的經濟體系,“要靠創新發展,舍棄白菜幫子,精選菜心”。2014年視察北京,總書記將科技創新中心明確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2017年初春,總書記視察北京時再次強調,北京的發展要著眼於可持續,在轉變動力、創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努力打造發展新高地。

什麼是“白菜幫子”?2014年7月,北京以“負面清單”方式出臺全國首張新增產業禁限目錄,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三分之一的產業亮起紅燈。一年後,“史上最嚴”“負面清單”再度加碼,全市禁限新增產業占比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區禁限比例統一提高至79%。而今年,北京還將繼續修訂該目錄,重點是根據城市副中心特點考慮其產業禁限問題。

“高精尖”,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才是北京轉型發展所需要的“白菜心”。經過數年努力,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城一區”日趨成熟,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北京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技術合同成交額一半以上輻射國內350餘個城市,北京科技成果在全國各地落地發芽、開花結果,外溢效應日趨顯著。

2017年12月,北京“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產業指導意見”公佈,明確要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等十大“高精尖”產業,這是精選“白菜心”的標準,進一步清晰回答瞭“新動能從何而來”。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越來越少的人口增量、產業領域、能源消耗支撐經濟增長——這三條明顯的趨勢線,折射出北京打造創新引擎,力爭“減”出更高質量更好發展的行動和決心。

有人曾將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比喻為“爬珠峰南坡”,征途漫長,但道路平緩、相對安全;將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比喻為“爬珠峰北坡”,節省路程卻相當艱險,但經久積累會成為核心競爭力。同產業轉型升級一樣,打造創新引擎也是一個時空並進的艱苦過程,必需非常之舉、必下非常之功。

“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以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的“乘法”。

牽頭研發“腫瘤捕手”的科學傢胡志遠,剛創業時面臨一堆困難。缺錢,市科委通過項目連續給予團隊財政經費支持;缺地,經協調,中關村科技園房山園1500平方米創業場地租金全免,院士工作站、實驗室一應俱全,“連辦公傢具都配好瞭”公家機關水肥清運;缺手續,工商稅務、法律顧問、知識產權、融資對接、公共試驗平臺等服務“一站式”提供。優厚的扶持政策,紮實的配套服務,將創業者扶上馬、送一程,推著他們在科技創新路上往前走。

從成果轉化、“松綁”創業到解決科技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諸多後顧之憂,從“京校十條”“京科九條”到近日出臺的“海淀創新16條”,“框框”一個接一個打破,利好政策一個接一個推出,先行先試的勇氣、以人為本的溫度,將人、財、物全面盤活,讓科技創新成為促進首都經濟平穩發展的中流砥柱,讓北京成為服務引領全國創新發展戰略的“主力部隊”。

2016年,北京高技術產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

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共有78個項目獲國傢科學技術獎,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6.1%。

英國《自然》雜志刊登“2017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北京在全球500個城市中奪得科研產出冠軍。

“向科技創新要增量,向服務提升要潛力,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面對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大考,北京交出瞭自己的答卷。

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的職責使命,也是撬動未來發展藍圖的支點。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藍圖既定,砥礪前行,時序輪回的腳印終會連綴成一條通往夢想的現實路徑。

屆時,假如將2016年至2035年的北京發展、京畿變遷制作成紀錄片,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幀幀壯美的畫面:

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整體崛起,北京城交通井然、天藍水清,“高精尖”產業的密度和成色顯著升級,現代化的城市肌理處處透露出大國氣象、古都風范……

這段歷程,將是祖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亦是北京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將東方之都的夢想與使命相連,一張藍圖幹到底,交給下一代“沒有城市病”的傢園,讓我們用奮鬥開啟未來。

(責編: 郭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p775l9h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